“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黔东南州专场)
原标题:******贵州省委宣传部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黔东南州专场
12月1日,******贵州省委宣传部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黔东南州专场,邀请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姚轶,黔东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务副州长胡志峰,黔东南州发展改革委主任、州能源局局长、州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龙青松,黔东南州乡村振兴局局长龙云权,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潘金海,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杨力主持。
******贵州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杨力: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贵州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市(州)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黔东南州专场。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姚轶,黔东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务副州长胡志峰,黔东南州发展改革委主任、能源局局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龙青松,黔东南州乡村振兴局局长龙云权,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潘金海。他们将向大家介绍黔东南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姚轶副书记介绍相关情况。
大家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黔东南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工作情况。近年来,黔东南州备受媒体青睐,“村BA”“村超”火爆出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获广泛宣传报道,通过大家的笔头、镜头,真实纪录了黔东南州各族干部群众感恩奋进的探索实践,生动展现了黔东南州赶超突围的奋斗历程,有力凝聚了全州上下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决心。在此,受黔东南州委州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委托,我谨代表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向长期以来帮助和关心支持黔东南的媒体朋友、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支持贵州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2022年4月,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赋予我州产业转移示范区、生态旅游康养区、双向开放先导区、共同富裕试验区的“四区”战略定位,明确了2025年近期和2035年远期两个阶段目标。政策的出台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黔东南的特别关怀厚爱,是黔东南州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的重要抓手,对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省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桥头堡”建设加快推进,“桥头堡”功能逐步构筑,“桥头堡”作用充分发挥。下面,围绕“黔东南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这一主题,我向大家介绍一年多来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是围绕“桥头堡”政策赋能,全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政策效应不断累积。抢抓“桥头堡”文件重大机遇、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头部年非常关键,我们以“抢”的姿态狠抓机遇、以“拼”的状态大干工作、以“闯”的精神力争上游,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强化开放引领、政策供给和要素保障,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加强区域互动合作,举全州之力把“桥头堡”建设作为加快扩大开放合作的重大战略平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载体、实现赶超突围的重大战略引擎来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为助推全省更好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作出黔东南贡献。今年前三季度,黔东南经济运行逐季向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围绕“桥头堡”战略定位,全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发展思路不断清晰。省委省政府赋予“桥头堡”“四区”战略定位,高度契合黔东南的资源禀赋,高度符合全州当前的发展需求,高度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紧紧围绕“四区”战略定位,全力在产业发展、劳务对接、促进消费、文化旅游、扩大开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争取更大支持,强化全域开放发展。截至目前,省级层面建立了“桥头堡”工作推进协调机制,争取到43家省直厅局部门出台配套政策,12家单位与我州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粤黔两省签署了支持“桥头堡”《备忘录》。今年5月,省政府批复实施“桥头堡”《规划》,为“桥头堡”建设描绘了蓝图。我们将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把《规划》蓝图变成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现实。
三是围绕“桥头堡”发展目标,全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赶超方向不断明朗。到2025年,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支持我州一揽子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省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我们将聚焦综合交通网络、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绿色生态产品和文化旅游服务、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进行了目标细化。展望2035年,力争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和市场体系,建成大湾区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大湾区重要的文化旅游、生态康养首选地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取得更大进展。
四是围绕“桥头堡”重点任务,全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支撑条件不断夯实。我们按照“远近结合,重点突破”的原则,围绕“人、物、产”三篇文章,“桥头堡”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州共引进适时木材等重点产业项目1038个、优强企业286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454.24亿元。累计吸引895.72万名广东游客进入黔东南旅游康养。粤黔共建1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获批成为贵州省首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质量承检机构,获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65个、加工企业认证2家、“圳品”认证10个。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短板正加快补齐,智慧物流园、冷链物流园、协作共建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州16个县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粤港澳大湾区跨省通办窗口”,实现跨省通办、联办。30个粤黔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扩面提质。选派537名专业技术人才到佛山市跟岗学习,佛山市选派724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我州开展帮扶。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高质量发展时至势成,“桥头堡”建设任重道远。黔东南州将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全力打造全省对外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以高水平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锦绣黔东南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感谢姚轶副书记的详细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贵州省政府出台了支持黔东南州“黎从榕”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政策,请问黔东南州是如何抢抓这一政策机遇,更好发挥“桥头堡”作用的?
谢谢您的提问。首先,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黔东南州“桥头堡”建设的关注。“桥头堡”政策出台后,我州围绕打造“桥头堡”的“四区”定位,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聚集,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实现了良好开局。为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深化东西部协作,推动“桥头堡”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我们将持续抓好各项工作。
头部,在“桥头堡”建设上持续创新建立新机制。一是健全“桥头堡”联动推进机制。推动各县市、部门建立健全信息沟通、联席会商、协调服务、要素保障等协调推进机制,努力构建多点发力的“桥头堡”建设工作格局。健全对上协调机制,加强向上对接汇报沟通力度,利用“桥头堡”政策红利,提高争资争项效益,切实把政策措施转化为落地项目。二是创新建立健全对外联络机制。以粤黔两省签署合作《备忘录》为契机,深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开展交流合作,落实好粤黔两省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的实施意见政策和两省发改部门支持“桥头堡”的协调推进机制,强化与大湾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对接,积极争取与大湾区各相关城市商协会、企业等建立沟通、联络、对接的新机制,凝聚推动黔东南“桥头堡”建设新合力。
第二,在“桥头堡”建设上持续推动实施新项目。一是高质量谋划项目。围绕“十四五”中期评估窗口期、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坚持规划引领,深入调查研究,健全要素、资金、政策等保障体系,积极谋划5大主导产业、特色农业产业、农文旅体融合、乡村振兴、民生领域、重大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工程。二是高质量招引项目。立足全州资源优势,深度谋划“大湾区企业+黔东南资源”“大湾区研发+黔东南制造”“大湾区总部+黔东南基地”“大湾区市场+黔东南产品”的优质储备项目,全力推进产业建链延链强链。聚力“招大引强”,开展“一把手”招商、专班招商、驻点招商、园区招商、对口帮扶协作招商,积极招引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以高质量项目推动“桥头堡”建设。三是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服务围绕项目做、要素跟着项目走,采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制定管用措施,千方百计解难题、提速度、赶进度,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发挥效益。
第三,在“桥头堡”建设上持续推动展现新形象。一是加快推动旅游提质增效。用好“生态+文化+区位”优势资源,精准对接大湾区消费升级和游客市场需求,聚焦资源抓景区提升,聚焦客源抓旅游推介,聚焦服务抓旅游环境,强化“特意性”“随意性”旅游功能开发,规划建设特色民族文化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完善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休闲体育、康养旅游等功能和业态,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大湾区旅游康养“后花园”。二是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村BA”“村超”火爆效应,乘势而上,积极对接引进大湾区旅游产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旅游区域合作机制,促进文体旅深度融合,推动全州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大突破。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焦农业品种、品质、品牌,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推动产业振兴取得新成效。聚焦粤黔共建乡村振兴示范村,抓好农村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良好环境,整体提升“桥头堡”形象。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请问黔东南州如何用好“桥头堡”政策,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谢谢!
黔东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务副州长胡志峰:
谢谢您的提问。黔东南州将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抢抓“桥头堡”政策,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做好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
一是抓主导产业优化布局。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5大主导产业。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方面,重点在炉碧经开区发展玻璃制造和铝加工产业,在金钟经开区发展多晶硅、单晶硅等硅系材料产业,在天柱园区发展钡化工产业。再生资源循环材料产业方面,重点在台江经开区发展再生铅、再生锂等再生循环材料及上下游产业链,在黔东经开区发展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民族特色食品产业方面,重点在洛贯经开区、黄平园区、施秉园区、剑河园区和黎平经开区发展民族特色食品加工产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方面,全力打造以榕江园区、黎平经开区为重点的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集群,辐射带动锦屏经开区木材加工产业发展。民族医药产业方面,重点在黔东南高新区、剑河园区和洛贯经开区发展医药制造产业。
二是抓招商引资延链强链。聚焦主导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围绕省级重点支持黔东南州发展的硅精深加工(玻璃为主)产业、民族特色食品及民族医药产业制定产业招商“一图三清单”,明晰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精准锚定产业招商目标,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匹配性和精准性。充分发挥商协会作为桥梁纽带的作用,开展产业链招商,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推动产业转移。推动产业上游补链、中游强链、下游延链。
三是抓要素保障强基固本。强化用地保障,实施重点区域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等改革,实行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确保项目用地,尤其是重大项目用地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加快园区平台建设,聚焦贵州洛贯经开区、凯里高新区、炉碧经开区、台江经开区、黔东经开区、天柱化工园区等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推动粤黔共建产业园,补齐园区在污水处理设施、管道天然气、仓储物流、生活配套设施等方面的短板,统筹“桥头堡”专项资金,谋划专项债项目,推动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构筑“桥头堡”产业承接平台功能。
四是抓企业服务提质增效。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和分层分类扶持政策体系,围绕头部企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等,制定企业培育发展规划和晋档升级工程,支持企业加快技改扩能和兼并重组发展壮大,着力培育一批链主型龙头企业,推动玻璃、铝加工、大健康医药、凯里酸汤等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学习借鉴大湾区服务企业的做法和经验,与佛山、肇庆、江门等地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在全州各县(市)设置“粤港澳大湾区跨省通办窗口”,打造“黎即办”“榕易办”等黔东南特色品牌,持续提升“贵人服务”,增强开放的活力。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向服务要产出,建立健全州、县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工作机制,编制惠企纾困政策宣传手册,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业务指导,实现协调联动、定期会商,在企业项目建设、资金申报、技术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搞好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
总之,我们将按照“扬优势、强产业”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州资源禀赋优势,用好“桥头堡”政策,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让我州成为大湾区优强企业开拓西南市场的出发点、头部站。
我们知道,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氛围浓郁、旅游资源丰富。请问黔东南州将如何发挥优势,精准对接大湾区游客市场需求,更好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潘金海:
谢谢您的提问。黔东南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文化丰富,旅游资源富集,也是大家熟知的“村BA”“村超”的故乡。随着贵广高铁提速,粤港澳大湾区的朋友们已经和黔东南住在一个生活圈,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黔东南。据统计,今年1-10月全州接待大湾区游客实现大幅提升,达到787.96万人次,占比从去年的2.22%提升至7.95%,提升了5.73个百分点,全年有望突破850万人次。
当前,黔东南州致力于充分挖掘民族文化潜力和魅力,努力打造世界级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大湾区旅游康养“后花园”。主要抓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宣传黔东南精品旅游品牌。积极推出以“村BA”“村超”为核心的旅游线路产品,集中力量打造“黔东南·好好玩”蕞炫民族游“123”新玩法的文旅核心IP品牌,即:探索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体验快乐“村BA”和“村超”的“两村”之行,开启“千户苗寨西江、千户侗寨肇兴、千年古城镇远”的“三千”之旅。
二是深耕做足“旅游+”文章。充分发挥黔东南民族文化独特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积极推广各类民族节庆活动与旅游相融合。办好“村BA”“村超”赛事,确保“旅游+体育”市场持续火爆,热度不减。
三是全面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深入实施“生态黔菜”餐饮品牌创建行动。加快景区提质扩容建设,持续完善旅游交通、通信、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打造中国乡村旅游一号公路沿线精品民宿产业带和黔东南“生态山居”民宿公共品牌,推动星级酒店、精品民宿品牌化发展,持续提升服务接待能力。
四是着力加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全力推进“桥头堡”旅游康养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文旅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具有先进管理运营经验的投资商、运营商和渠道商,不断丰富我州文旅新业态,切实提升我州旅游市场承载能力和服务品质,助推黔东南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桥头堡”政策提出黔东南州要建设双向开放先导区,请问黔东南州围绕这一定位,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提升双向开放水平?
黔东南州发展改革委主任、州能源局局长、州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龙青松: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围绕建设双向开放先导区这一目标定位,我们将抢抓粤黔两省签署合作《备忘录》的政策机遇,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提升双向开放水平,构筑“桥头堡”功能。
一是聚焦对外开放载体,持续提升对接水平。聚焦“黎从榕”核心区,围绕构建具有黔东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产业承接聚集工程,以黔东南高新区、粤黔共建工业园区、粤黔共建农业园区和多个园区平台为载体,推动产业链条对接融合,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典范。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直供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在大湾区开设农特产品专馆专区、“贵荟馆”、省外仓等,助推“黔货出山”“黔品入粤”。坚持以旅游为突破口,深化互送客源、线路互连,在大湾区设立文旅营销中心等宣传平台,不断吸引大湾区游客涌入,打造大湾区旅游康养“后花园”。围绕打造连接大湾区和黔中城市群的综合枢纽平台,加快综合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凯里海关功能加快拓展,建成银田物流园、洛贯物流园等一批物流项目,积极创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深化与大湾区沿海港口合作,增强黔东南陆港公用保税仓功能,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二是聚焦完善互联互通,提升融通水平。围绕畅通连接大湾区和北部湾出海通道,以接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体系建设,建成剑河至黎平高速、黎平至靖州高速、都柳江航道枢纽等一批内联外通基础设施工程,加快推进瓮马铁路南延伸线黔东南段、炉碧园区铁路专用线、榕融高速、天大高速、天会高速、凯都铁路、黎平机场改扩建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协调推动都柳江下游梅林、洋溪等枢纽建设工作,着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积极融入大湾区3小时交通圈。
三是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开放活力。对标大湾区政策体系,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行“政策互联互通、审批双向服务”,持续完善粤港澳服务专窗功能。开展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试点。在与佛山、肇庆、江门等市实现跨省通办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与广东省其他城市政务服务事项全域跨省通办。持续提升贵人服务,打造对标大湾区营商环境“先行区”,增强开放的活力。
请问,黔东南州将如何抢抓“桥头堡”政策机遇,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您对我州在东西部协作工作上的关心与关注。自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我州重点围绕产业、劳务、消费、人才交流等方面协作发展,以“四个坚定不移”为主抓手,不断优化协作方式、健全协作机制、不断提高帮扶成效。
一是持续聚焦“产业协作”,助推经济发展。依托佛黔合作共建“一县一园”(其中:共1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及1个工业园区,支持10个工业园区平台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扎实抓好省级支持我州“桥头堡”建设系列配套政策落地工作,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引导更多优质粤企落地投资,助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持续聚焦“劳务协作”,拓展就业平台。持续重点聚焦“1+16”劳务联络工作站,充分运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与“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协作机制,实施好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劳动力需求和黔东南州技能人才培养链相融合战略,为黔东南籍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就读等人员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持续聚焦消费协作,助推文旅融合。继续做好“菜篮子”基地认证申报工作;宣传打造好苗岭侗乡精品旅游路线,深入推进“粤客游黔”;借助侗乡大健康平台推进佛黔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成为集产、学、研、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区。
四是持续聚焦人才支持,助力协作共赢。不断强化人才交流机制,进一步用好医疗、教育“组团式”结对帮扶资源,不断拓展人才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组团式”帮扶的规模和领域,持续为我州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五是聚焦“示范带动”,建设和美城乡。目前,佛山市已累计投入3.86亿元资金帮助我州打造83个示范村。我们将持续用好东西部协作资源,全力打好增产增效“组合拳”,实现乡村“五大振兴”,同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立文明乡风。加大对农技人才培养和“两委”班子后备力量储备。
感谢龙云权局长的介绍,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与黔东南州联系作进一步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五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